1月22日,环保部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中国神华(601088)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属包头煤化工分公司(以下简称包头分公司)煤制烯烃项目停止生产,罚款10万元。在通过环保部环保竣工验收之前,不得擅自复产。生意社分析师王敏认为,煤制烯烃具有煤炭成本低廉的优势,尤其在新疆、内蒙股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但煤制烯烃项目水耗高,我国西北、华北煤炭资源丰富地区恰好是水资源缺乏地区,环境脆弱,容易出现环保问题,将面临巨大投资风险。
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中旬开始,进入消费淡季,豆粕价格跌跌不休,价格跌破4000元/吨,跌幅达5.39%。临近春节,猪肉消费需求回升,生猪屠宰量增加,豆粕进入消费淡本周初,豆粕利空预期兑现,期货市场资金炒作,连豆粕主力合约价格小涨,价格突破3400元/吨,成交价上涨100元左右。期价的走高,提振现货价格行情,本周豆粕现货价格小幅反弹,上涨至3900元/吨左右,涨幅接近2%。因一季度为豆粕需求淡季,生意社豆粕分析师李冰认为:长期来看,豆粕市场依旧利空为主,上涨动力不足,豆粕上涨或为昙花一现。
相关上市公司:东凌粮油(000893)哈高科(6000
据生意社橡塑分社监测数据显示,近20天内,国内PET市场价格涨幅明显,达5.09%。本次涨幅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PET上游原料PTA及乙二醇的联合推动。近30天内,PTA涨幅在3%左右,乙二醇涨幅则突破了6%。然而,本周进入后半段,广州泛亚、浙江恒逸等主要PET生产企业调低了出厂报价,意在临近年关,低价走量,开工率也降低到6-7成,以保证正常库存。同时应该看到,原料PTA及乙二醇市场价格有下行的趋势,生意社橡塑分社PET分析师范婷璐预计,短期内PET价格或将窄幅震荡。相关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仪征化纤(600871)、联合化纤(600617)。
本周国内铝价继续回落,跌破15000元/吨一线,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末国内现货铝均价15072元/吨,本周四在14965元/吨,跌0.71%。但因担忧中国节前缺少需求的支持,伦铝收跌且市场观望,市场虽有询价,但成交清淡。尽管成本效应对铝价下跌带来一定支撑,但库存高企,需求疲弱仍令铝价继续承压。当前铝企业的自身库存、停留在加工企业的铝锭以及贸易商手上的现货,库存量预计将超过200万吨。而随着春节临近,中小型企业停产检修增多,1月份5成铝板带箔企业订单减少,需求继续示弱,生意社有色分社范艳霞预计短期内铝价或难摆脱震荡局面。
本周开始,国内现货铜自圣诞节以来的反弹行情夭折,价格再次震荡回调。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末国内铜均价在57952元/吨,截止周四(17日)跌落至57333元/吨,跌1.07%。由于外盘受到对美国债务上限担忧的影响,且目前国内铜需又持续不振,其连跌颓势拖累国内市场总体呈下滑趋势。春节长假即将到来,且节前市场接货意愿有限,因此有部分贸易商目前亦维持观望状态,近期的市场总体成交有限。下游行业如铜管企业开工率本月再降,预计低至65%左右,难以对铜价形成支撑,且国内外铜库存依旧维持高位,上期所精炼铜库存逾20.5万吨,同比增加了一倍,伦敦金属交易所目前库存也维持在32万吨的高位,生意社有色分
2012年第四季度,草甘膦价格结束前期疯涨阶段,市场开始逐步降温;截至13年1月11日,草甘膦市场平均报价降至34000元/吨左右,跌幅达3.94%;低端成交价在32800-33000元/吨左右;此次市场的降温主要受累于产能的增加和需求的疲软。2012年9月中旬内蒙古腾龙2万吨草甘膦原药开始试产,12月份福华化工新增5万吨产能投产,行业总产能增加10%;我国草甘膦目前总产能在60万吨左右,开工厂家约为22家左右;行业平均开工率76.4%,月环比上升1.2%;厂商略有库存,供应尚无压力,再加上四季度是国内需求的淡季,国外需求较前期有所下降;综上所述,生意社化工分社草甘膦分析师孙明明人为
国内现货铜价自圣诞节开始反弹以来,维持稳步上行态势,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24日国内铜均价在56467元/吨,截止今日(8日)反弹至57542元/吨,涨1.90%。圣诞节期间虽然外盘休市,但国内股市回暖带动大宗商品反弹,极大程度上提振了铜价。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沪铜在外盘强力指引下,开盘震荡上扬,现货市场方面尽管铜价再度走高,但很多商家要货意愿并不太强烈。铜价连涨两周,似乎回暖行情出现。生意社有色分社范艳霞认为,此种回暖并不是真正的早春行情出现,从本周外盘的走势可以看出,美元走强再度打压铜价走跌,且临近春节长假,部分商家开始为明年打算,出货量逐渐减少,一部分下游也为今年的盘整结算,市场交投
11月末开始,豆粕价格先涨后跌,上演“过山车”。监测地区豆粕价格由11月25日的3642元/吨(含税)涨至1月4日的3963元/吨(含税),涨幅为8.81%。进入12月以来,因据生意社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一路上涨,涨幅超过10%。豆粕加工企业陆续开工,养殖企业采购量增加,消费需求拉涨,豆粕价格涨势汹汹,上涨超过10%。截止12月末,豆粕备货行情陆续结束,中国不断取消进口大豆船期,市场人士看空,买家观望为主,成交量下降,豆粕价格跌跌不休,1月初,监测地区平均价格为3950元/吨,价格下跌50-100元/吨。生意社农副豆粕分析师李冰认为:节后生猪存栏量陆续降低,豆粕后市或将步入下行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