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跌榜-生意社

本社首页 > 商品动态 > 正文

中州期货:豆粕走势保持坚挺

https://www.100ppi.com  2022年05月31日 15:04  中州期货

最近两周,受国内油厂买船节奏和下游企业采购心态变化的影响,国内豆粕远月基差成交突出。后期在买船不足的背景下,大豆到港预期收紧,豆粕基差较难出现大幅下跌。

最近两周,国内豆粕远月基差成交突出。截至5月21日当周,以山东、华南为首的主要区域8—9月豆粕基差累计成交69万吨,超过春节前集中备货阶段的成交量。而截至5月28日当周,以2023年5—9月为主的豆粕远月基差成交129万吨。这种远月基差成交放量的情况,主要源于国内油厂买船节奏和下游企业采购心态的变化。

近月压榨利润倒挂

近两年,国内豆粕现货基差涨跌幅度较大,从深层次来说都源自油厂压榨利润不佳。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国内近月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持续不佳,截至目前仍维持倒挂状态。这种情况与出口国的出口报价高企直接相关,也与国内养殖需求疲弱有关。整个饲料养殖产业链企业的采购心态相对消极,在养殖利润亏损背景下,对高价原料接受度低。然而,消极的采购心态导致油厂压榨利润更难修复,现货基差被推至高位。高基差又对应了较高的期现回归风险,反过来进一步抑制下游企业的采购积极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国内进口6—8月巴西旧作大豆的压榨利润仍为负值。2022/2023年度美豆新作对应的今年10月至明年1月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倒挂程度更深,但是2023年2—5月新作巴西大豆出口报价给出国内油厂不错的盘面利润。由此才看到,近期国内油厂对2023年巴西新作大豆的采购进度加快,但是更临近的6—8月进口大豆采购难以推进。

目前,2023年2—5月巴西大豆出口报价相对偏低,仍给国内油厂留出丰厚的利润空间,预计后期企业会持续采购。不过,2022年6—8月近月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窗口持续关闭,油厂没有动力主动买船。相关数据显示,最近两周,国内周度进口大豆到港量回升。5月大豆整体到港预估较前期上调90万吨至1030万吨,6月大豆到港预估为820万吨,第二季度合计到港量为2658万吨,基本回到最近几年平均水平。再加上第二季度国储进口大豆拍卖成交约180万吨,第二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增量超过2800万吨,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因此,4月至今,国内进口大豆供应逐渐宽松,对应豆粕现货基差下跌。

与此同时,因目前油厂6—8月船期进口大豆采购尚未完成,市场对7—9月国内进口到港预估总量暂定为2030万吨,处于近几年偏低水平。若6—8月1000万吨的采购缺口不能补上,今年10月至明年1月美豆新作的CNF升贴水报价又高达400美分/蒲式耳,也没给出采购机会,那么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将再次收紧,豆粕基差存在上涨空间。

企业备货节奏改变

最近两年,国内豆粕现货基差走势坚挺,促使下游企业采购心态发生变化,愿意接受远月基差。特别是从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豆粕基差一路上涨,华北地区豆粕基差最高报价达到1000元/吨。即使3月下旬以后市场交易大豆到港增加,预期基差下跌,但是目前全国油厂豆粕基差报价仍处于历史偏高水平。然而,目前全球大豆旧作供应相对紧张,美豆旧作平衡表或继续收缩。不过,美豆新作生长存在不确定性,叠加全球粮食供应紧张,预计后期豆粕基差较难出现大幅下跌。

过去一年,国内油厂对远月基差预售,通常初次预售报价偏低,之后随行就市逐步抬升。贸易企业若对豆粕基差上涨判断不足,或导致后期基差采购越来越难,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基于重重考虑,中下游企业愿意在相对偏低的价位及时锁定远期货权。

从上述情况来看,预计今年豆粕基差维持坚挺,即使在进口大豆供应压力最大的第二季度,豆粕基差也难跌至负值。后期在买船不足背景下,大豆到港预期收紧,豆粕基差更难下跌。因此,中下游企业需调整好备货节奏,关注基差采购机会。

  (文章来源:中州期货)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经过授权并注明来源生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dana@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