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省“北华佗、南新安”中医药特色优势,全产业链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制定《行动计划》。制定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共收集相关问题40余项、意见建议60余条,并邀请高校院所、中药龙头企业、医药行业协会等方面专家座谈,深入论证相关政策措施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总体考虑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围绕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针对梳理的40余个问题和征集的60余条意见建议,系统性提出了98项举措,每项举措都有量化指标和明确任务。
二是全产业链系统谋划。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贸易服务等7个产业链环节全面发力。
三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加大政府在研发创新、标准制定、中医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引导撬动基金、信贷、保险等社会资本在基地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投入。
四是与国家规划充分衔接。全面梳理对标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行动计划》中。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名院、名医、名科,中药名企、名药。打造30个以上产值过亿的中药大品种、10家以上规模过10亿的企业。全省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
(二)重点任务。共有7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中药材种植养殖。围绕提升中药材质量、促进药农增收、保障中药材种质种源品质、推广应用中药材种植技术4个方面,提出16项举措。重点举措是运用贴息、基金等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将中药重点品种的质量溯源延伸至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将中药材种植、养殖全面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建设皖产道地中药材组培中心和道地中药材基因储备库等。
二是中药生产加工。围绕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3个方面,提出19项举措。重点举措是设立生命健康产业基金,实施中药产业+工业互联网工程,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共享车间”试点和药食两用试点,建设区域性中药院内制剂制备中心等。
三是中药贸易服务。围绕升级流通服务设施、做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畅通中药流通渠道3个方面,提出8项举措。重点举措是在亳州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型中药物流中心,争取设立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提升完善亳州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功能,推荐省内优势品种目录内产品进入相关目录和诊疗方案,将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
四是中药研发创新。围绕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中药新药研发投入2个方面,提出10项举措。重点举措是组建华佗中医药等3个研究院,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开展古籍文献精华和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保护专项行动等。
五是中医药服务。围绕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高质量服务供给水平、强化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加快发展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促进中西医结合5个方面,提出18项举措。重点举措是各市、县至少举办一所独立的公立中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允许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建设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等。
六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加大中医药教育投入、引进中医药高水平人才团队、强化中医药人才师承教育、稳定中医药基层服务队伍、精准对接中药企业用工需求5个方面,提出17项举措。重点举措是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生均拨款水平,对回原籍就业的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给予补助,抢救性保护民间老中医等。
七是中医药开放发展。围绕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标准规范互认3个方面,提出10项举措。重点举措是建设省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海外仓,促进中医药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进长三角区域相关标准和规范互认等。
四、保障措施
共有5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政府中医药发展的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二是健全要素保障。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基金等市场化方式支持。三是强化清单管理。建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清单闭环落实机制。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对中医类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五是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政策解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安徽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