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小麦价格快速上涨引发各类企业积极竞价采购临储小麦,交易场面火爆引来国家高度关注并出手“纠偏”,小麦市场随即应声回落。春节备货高潮到来,下游采购推动面粉及麸皮双双上涨。
国内小麦冲高回落
2021年元旦过后,国内主产区小麦即开始“蠢蠢欲动”,从第二周开始大幅上涨,涨幅及涨速均为近年来所罕见。至1月中旬,主产区市场价格多涨至2600~2700元/吨,个别地区的企业挂牌价格甚至达到每吨2740元。
小麦价格大涨主要是受到玉米所带动,据了解,1月份后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涨势迅猛,山东一些企业的玉米收购价格已经跃升至3000元/吨之上,小麦和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导致饲料养殖企业大量采购小麦作为饲料原料。
也正因如此,1月份的第二周、第三周临储小麦交易出现极高成交率、大幅溢价的现象,引发国家管理部门关注,并及时调整临储小麦交易规则,小麦市场预期转向,市场价格应声回落,至月末,主产区市场价格多在2500~2620元/吨,较月内高点时每吨下跌60~100元。
面粉麸皮双双上涨
受原粮价格快速上涨带动,国内面粉价格也“水涨船高”。据市场信息,1月末主产区30粉出厂价格多在3200~336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约300元/吨。面粉价格上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地春节前备货采购启动、终端消费回升所引起。
麸皮继续保持上涨态势,目前主产区主流麸皮出厂价格多在2200~2300元/吨之间,较上月增长约230元/吨。麸皮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饲料养殖需求不断提升,玉米、豆粕价格高企,导致企业扩大对麸皮的采购力度;另一方面,至年末,食用菌类消费提升也让有关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对麸皮的采购量。同时,下游消费企业由于担心疫情导致的面粉加工企业暂停运营,扩大备货量也是导致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临储成交率创新高
2021年1月份的临储小麦交易情况可谓罕见,月内4周交易情况因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各有不同。
元旦过后的首周即成交210万吨,占投放量52%,比2020年最后一周成交量扩大3.6倍。在随后的第二周,成交394万吨,并创下临储小麦交易以来的多项记录,如单日成交量(394万吨)之最、成交占比(99.7%)之最、连续交易时间(达26个小时)之最、平均溢价(约235元/吨)之最、场内最高成交价(2750元/吨)之最,成交均价也创下近3年来新高,达2504元/吨。第三周后开始分两日投放,但交易热情丝毫不减,第三周最终成交403万吨,成交率达99.9%,再次刷新上周记录。
针对非理性的交易状况,国家随即调整第四周的交易规则:保证金从之前的110元/吨提高到220元,同时还需缴纳1000元/吨的货款才能参与交易;前期成交的小麦如果出库率不到20%的,不能参与交易;对于参与交易的,必须在7天内付清全额货款。规则一出,现货小麦价格应声而落,1月份第四周的临储小麦交易也回归理性,最终成交218.7万吨,成交量较第三周下降183.9万吨,成交均价也从第三周的2455元/吨降至2373元/吨。
综合来看,2021年1月份累计成交临储小麦1225.3万吨,达到2020年全部成交量的52.7%。
小麦进口大幅增长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12月份小麦进口量为88万吨,同比增长77.5%。2020年1~12月份累计进口小麦838万吨,同比增长140.2%,创下1996年以来小麦进口量的新高。
【大宗商品公式定价原理】
生意社基准价是基于价格大数据与生意社价格模型产生的交易指导价,又称生意社价格。可用于确定以下两种需求的交易结算价:(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