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张家港、上海等地棉花贸易商反馈,11月中旬以来船货、保税及清关澳棉的询价、出货景气度明显下滑,1-3/16、1-7/32等高指标皮棉成交遇冷(含2019年度、2020年度),但因澳棉资源主要集中几家大型国际棉商、大型进口企业手中,“联合保价”的意识比较强,因此即使ICE和郑棉下跌,内外盘澳棉报价松动仍不十分明显,出口企业及贸易商挺价、沽惜的情绪较强。
11月17-18日,青岛港清关澳棉M 1-5/32(强力29-30GPT)报价16300-16500元/吨,高于31-3 36(强力28GPT)美棉近1000元/吨;SM/GM 1-3/16(强力30-31GPT)澳棉报价16900-17200元/吨。整体看,11月中旬澳棉报价较2020年度最高点仅回落200-300元/吨,2020年度澳棉可供资源少、大型企业垄断及2019、2020年度美棉品质和等级都不“给力”是主要原因。
黄岛某国际棉花贸易企业表示,截至11月中旬,不仅港口保税、清关澳棉的数量比较大,报价也非常集中(其中有一定比例的2019年度澳棉);而且11/12/1月船期澳棉也不少(后期装运的皮棉强力普遍达到30GPT及以上,指标、可纺性较高),但中国棉纺织企业、中间商对澳棉并不“买账”,“有价少市”的特征突出。一是中方针对自澳进口的多种商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二是澳棉价格“高不胜寒”,再叠加疫情常态化使我国高档高端纺服产品接单持续低迷,因此澳棉与纺企实际需求匹配度下降。从调查来看,目前中国主港11/12月船期M 1-5/32、21-3 37澳棉的基差分别为14.5-15.5美分/磅、16-17美分/磅,而12月船期M 37的基差仅7.25-8.5美分/磅强;三是高品质高指标美棉、巴西棉对澳棉替代性不断增强,澳棉被边缘化、被冷处理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纺企、贸易商对澳棉商检结果的质疑从未中断,商检指标的可信度下降;另一方面巴西棉品种改良、设备更新及轧工质量提高,陆上运输、仓储及海运瓶颈逐渐得到解决,竞争力快速提升,向美棉、澳棉看齐。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