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
187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成立。
1877年LME上市铜期货。
1929年纽约商业交易所(COMEX)上市铜期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冶炼厂恢复铜生产,成为新中国首个铜采、选、冶炼联合生产基地。
1953年5月安徽铜官山冶炼厂(现铜陵有色集团)投产,成为新中国新建的第一座炼铜厂。
1958年大冶冶炼厂(现大冶有色)、昆明炼铜厂(后云南铜业)动土兴建。
1958年9月1日云南铜业首个铜冶炼厂在昆明建成。
1960年国家“一五计划”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白银有色铜硫生产系统建成投产,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铜生产厂。
1962年国家“二五计划”末期,中国铜产量突破10万吨,达到11.69万吨。
1979年7月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江西省贵溪市正式成立。
1985年我国已建成铜矿山120个,铜冶炼厂16个,电解厂64个,年产的铜41万吨,是建国时铜产量的142倍。
1992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3年3月上海金属交易所上市国内首个铜期货标准合约:一号铜合约。
1999年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合并成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铜、铝、天然橡胶期货合约。
2002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1503.73万吨,中国消费量达273.69万吨,自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
2006年5月15日上期所铜期货达历史最高价85500元/吨。
2006年全球精炼铜产量1736.24万吨,中国产量达300.32万吨,自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
2007年3月,上期所启动境外品牌注册,截至2020年,铜期货有31个境外注册品牌,占总品牌数的51.67%。
2010年12月2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启动铜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2011年2月11日LME铜期货达历史最高价10190.0美元/吨。
2011年3月17日上期所电子仓单系统正式生成首批铜保税仓单。
2014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达1130.27万吨,首次超过1000万。
2014年3月20日上期所铜期货成交量118.47万手,成交金额2661.8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2016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达1164.22万吨,全球占比50.2%,首次过半。
2018年5月28日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正式上线,铜成为首批挂牌品种。
2018年9月由上海期货交易所牵头研发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由工信部发布实施,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2018年9月2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铜期权,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
2019年中国精炼铜产量达978.4万吨,首次突破900万。
201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20周年,上期所铜期货年成交量3652.01万手,为1999年成立之初的14.45倍;成交金额达8.72万亿元,为1999年的41.58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增强。
2020年10月23日,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国际铜期货交易。
2020年11月19日,国际铜期货合约将正式挂牌交易,实现铜期货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