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跌榜-生意社

本社首页 > 商品动态 > 正文

玻璃行业从2008年4万亿到2020年的25万亿(下)

https://www.100ppi.com  2020年03月16日 13:58  玻璃侠的江湖

  2011年的时候,笔者在广州跟周安兵沟通比较多。当时大家对玻璃行业达成的共识是:

  1.玻璃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厂家布局分散,集中度低,市场价格反映充分竞争的结果;

  2.玻璃行业是个小行业,产值太低,行业混乱成什么样子,国家都不会关注,而钢铁行业就不一样,钢铁是国家经济命脉,钢材价格的托底全是国家银行,所以钢材的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

  3.玻璃是资源消耗型行业,攫取资源,破坏环境,吃“子孙饭”,玻璃价格应该卖到6000元/吨才是正常与合理的,才对得起资源能源消耗;

  4.大多数玻璃企业的结局只有一个:死路一条。

  周老板打心里看不上玻璃行业,所以后来不再做玻璃生意,转行做了钢材贸易。

  ??????λ???.jpg

  而2012年以后的玻璃行业,确实也进入到了充分竞争的时代,事实结果也验证了当时的判断:1.由于过度的市场竞争,玻璃价格一路跌至800元/吨的冰点;当信心丧失的时候,2016年即使在各厂家都没有库存的情况下,都没有哪个厂家敢轻易涨价,怕出现库存积压,玻璃价格始终徘徊在1000元-1200元/吨左右。2.同时,玻璃行业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一起被列入国家八大过剩产能目录里面,但是国家对玻璃行业过剩产能的化解力度,远远不及钢铁和水泥,以及煤炭。3.在这一轮洗牌中,玻璃巨头江苏华尔润倒闭,随同消失的还有江门益胜、河北晶牛等一批玻璃企业,这里面还不包含被中建材系统收购的破产转让和兼并重组的企业。玻璃行业的企业在几年的混战中,实现着不同层面的多重整合。4.玻璃价格从2015年低谷的800元/到2019年2000元/吨,始终在此价格区间内做箱体震动,并没有达到6000元/吨的价格愿望。而同期的钢材、水泥和煤炭不知道翻了几番。货币超发下,水涨船高的各行各业,房地产都成了造富工具,唯有玻璃价格没有出现突破式的变动,二十几年间常态化波动运行。

  但是,笔者在前期的文章中提到过,1993年的浮法玻璃价格,曾经到达过历史上比较高的价位。老“广浮”的王梓立给了笔者一份他珍藏的古董文件,他那时候做玻璃销售时的价格是:4mm的价格是4300元/吨;5mm的价格是4600元/吨;6mm的价格到了5600元/吨,12mm的价格达到了5844元/吨的价格。把历史价格翻出来,可能让现在从事玻璃行业的年轻人感到瞠目结舌,也许大家没有想象过玻璃价格还有过那么辉煌的时刻。但是笔者想说的,玻璃行业只要集中度高,从业者有一点点对“有限资源”的敬畏和对“子孙后代”的愧疚和责任感的话,玻璃的价格完全可以摆脱苦逼尴尬的境地。只是,现在的玻璃从业者,大多数只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只考虑自身,没有子孙后代的资源传承概念。

  2

  2020年玻璃行业的集散地——湖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大考。这场考验对于湖北的玻璃企业来讲,从历史过往和现实情况来看,顶多是“伤筋动骨”,还算不上“生死考验”。因为湖北的玻璃企业,在过去三年凭借其低成本优势和便利的地理位置,凭借玻璃牛市时机,早已赚翻。手握大把现金流,本身再加上限产,原材料投入和消耗并不多。只是在综合成本上,人员工资、折旧和燃料支出上会因为销量减少,这些费用无法分摊,造成成本上升。但是,三个月的亏损,只要现金流没有问题,对于过去几年动辄盈利几个亿的湖北玻璃企业来讲,影响并不大。但对于过去几年扩张太快,贷款较多的企业,可能会遇到暂时性的经营性困难。如果实在撑不住,应该早就有厂家选择停产放水了。现在“一切安好”的情况表明,这次疫情对于湖北玻璃企业的影响,仅是库存增加、成本上升,还没有上升到“生死存亡”的程度。而库存增加,笔者在前期的文章中也有提到,库存增加到一定程度是不会持续增加下去的,湖北玻璃厂家的库存,在解禁期到来之前都不会有太多变化,更不会出现大幅增长。这次疫情影响多的是湖北玻璃企业从业者的士气、心理状态和不明就里的行业人员对于玻璃行情的担忧。

  反倒是湖北以外的玻璃企业有些沉不住气了,有的玻璃企业过去三年经营状况虽略有改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也没有赚到多少钱,也没多少现金流,现在趁着下游复工启动,明里暗里降价出货,换点儿现金流回来。降价对于某些厂家来讲的办法,但“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做法,也许只能早别人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当别人也拿出降价的武器,自身再选择的余地就不大了。除非再来一场近乎“自残”与“自虐”的大幅降价,这样不仅容易很快把子弹打光,更主要的是,当市场起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库存,该赚的钱也赚不到,总是要比别人要差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玻璃企业总是死不了,但是也赚不到钱的原因。市场好的时候,要赚钱还债;市场不好的时候,要继续借债。辛辛苦苦一辈子,总是在借债还债中来帮助别人实现财富梦,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去给放贷者苦逼打工,而从来不去考虑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去考虑抑制对“高利贷”的过度依赖。

  而随着过去三年“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玻璃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所以,“三足鼎立”下,大部分玻璃企业仍能维持行业市场价格的平稳。价格的“大稳小动”成为近几年玻璃市场行情的基本风格。

  3

  乱世用重典,重症下猛药。在一季度国内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失控的情况下,笔者反倒对今年国内的政策调整和经济预期有着更大的期待。

  一场疫情,全球对比下,看出了中国“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民族决心和体制优势。同样,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也意味着,必须要有所牺牲,个体要服从全局。体制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但过去几年,通过中美贸易战,通过“缺芯之痛”,通过华为,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短板和迫切渴望。所以,借助于25万亿,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国民经济结构实现彻底转型,中华民族实现弯道超车,反而在这场疫情的不利局面下实现加速推进,坏事变成了好事。

  但是,转型需要时间,也需要家底支撑;理想和现实之间还要找寻平衡点,高科技的地位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还没有承担起稳定国民经济重任的情况下,一味压制和否定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支柱地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是不可取的。放弃容易,但是再拾起来就难得多得多。就像当二胎政策放开之时,却发现人们没有了生的欲望。现阶段,稳经济、稳就业和保民生的艰巨任务,房地产业仍不可缺席。因为它事关中国目前钢材、水泥、装修、家电、卫浴等绝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货币超发,降准降息,箭在弦上,且货币流向去处不多,不外乎楼市股市和黄金。中国民众的房子情结,也是资金保值增值的有限去处之一。

  中国房地产的标杆城市,是深圳。虽然疫情还未结束,深圳目前的房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启动迹象。

  过去三年的“去杠杆”,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企业的杠杆率都有了明显的降低,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也造成了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国家会加快推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解决稳经济和保就业的问题,适当扩张负债,发展PPP,加大杠杆率,这也是避免大多数企业倒闭的不多的办法之一。

  三月中旬以后,大部分的工地都将开工。玻璃需求市场也将回暖。目前对于大部分玻璃企业来讲,仍然是要考虑如何度过眼前困境和抓住下半年市场时机大赚一把的平衡问题。而对于玻璃贸易商而讲,上半年任何一次价格波动的底部,都将是囤货的好时机。而厂家之间频繁的协同,可能留给贸易商的机会并不多。而下半年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玻璃行业一定会有一个耀眼的表现。

  当然,这里面仍然会存在区域化的差异,比如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表现会逊色于一二线城市,“因城施策”将大行其道;一些冷修完的玻璃生产线会蠢蠢欲动,根据市场启动时机伺机点火投产;而去年笔者所提到的,今年南方的玻璃价格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比北方多。北方玻璃价格如果出现问题大多会出在一些玻璃企业的经营理念上,而南方的玻璃价格出问题一定是出在产能过剩上。(完)

  (文章来源:玻璃侠的江湖 )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经过授权并注明来源生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dana@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