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3.6 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
随着国内外经济持续回暖,11月2日公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3.6,较9月回升0.6个百分点,为2011年2月以来最高值,显示制造业景气状况改善明显。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制造业PMI录得51.4,较9月微降0.1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制造业供需两旺,新订单指数继续在扩张区间内大幅攀升,创2010年12月以来新高,调查样本普遍反映市况继续从年初的疫情中复苏。外需虽然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但扩张幅度显著放缓,表明海外疫情反复对外需产生较明显抑制。有企业反映出口市场的疫情和感染率上升,抑制了新出口订单增长。
需求强劲带动生产加速恢复,生产指数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并较9月小幅上升。
新订单量增加对产能进一步构成压力,企业的积压业务量持续上升,工作积压率与9月几乎持平。但企业对增加用工仍然保持审慎,就业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但仍仅略高于50,表明尽管市场恢复良好,但仍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暂时未增加员工人数。
为满足生产运营需求的增长,制造商相应增加采购。10月制造业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继续保持扩张,分别录得七年多以来的次高和十年多以来的最高。由于需求较为旺盛,当月产成品库存略有下降,供应商供应时间也略有延长。
10月制造业企业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继续小幅增加,但前者增速放缓而后者有所提速,意味着企业利润边际改善,受访企业普遍表示旺盛的需求提升了提价意愿。
企业信心指数大幅升至2014年9月以来最高,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家认为未来一年企业经营状况会进一步改善,受访者对疫情防控的效果和经济恢复的持续充满信心。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趋稳,经济修复依然是目前宏观经济的主线,经济恢复还将持续数月是大概率事件。但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海外疫情的反复对出口仍有抑制,就业的完全恢复也有赖于更强、更持久信心度的建立。后疫情时期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常态化还需谨慎。
(文章来源:财新网,作者:程思炜)
商品动态
- 生意社:4月27日四川地区磷酸行情平稳
- 04-27
- 生意社:4月27日华北地区纯碱价格平稳运行
- 04-27
- 生意社:4月27日华东地区纯碱市场平稳运行
- 04-27
- 生意社:4月27日华中地区纯碱价格观望运行
- 04-27
商品分析
- 生意社:本周锡价跌走势(4.7-4.11)
- 04-27
- 生意社: 乙二醇价格或维持横盘震荡
- 04-27
- 生意社: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4月铜价先跌后涨
- 04-27
- 生意社:4月棕榈油行情弱势下探
- 04-27
行业分析
- 生意社:近期国内EVA市场行情小幅走低
- 04-22
- 生意社:丁苯橡胶市场行情震荡下行
- 04-22
- 生意社:近期国内EVA市场行情大稳小动
- 04-11
- 生意社:丁苯橡胶市场行情大幅下行
- 04-11
- 生意社:3月EVA市场行情小幅上涨 但涨幅收窄
- 03-28
- 生意社:3月丁苯橡胶市场行情弱势小幅下行
- 03-28
- 生意社:近期EVA市场行情维持高位
- 03-26
- 生意社:丁苯橡胶市场行情小幅走弱
- 03-26